廊坊网络公司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统一服务热线:

400-000-2620

X

中高端网站定制开发服务商

与我们取得联系

400-000-2620     0316-2097660

马云投资乐视体育的商业逻辑猜想

2015年05月18日 访问量:3275

  5月13日,乐视体育在北京正式宣布完成首轮融资,万达、云锋、东方汇富、普思投资等九个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向乐视体育总共投资8亿元人民币,乐视体育估值达到了28亿元人民币。其中,王健林的万达投资及其子王思聪的普思投资合计持股11.49%,成为此次融资机构的第一大股东;马云的云锋股权投资持股7.82%,位列第二。

  王健林投资乐视体育的逻辑相对清晰。作为国内较早投资体育产业的的商界翘楚,王健林自然懂得这个产业的巨大价值与商机。事实上,投资乐视体育已经是王健林今年继收购西甲足球队马德里竞技股份和并购国际顶级体育传媒公司瑞士盈方集团之后在体育产业的第三次出手了。

  相对而言,此前只是投资过恒大足球的马云投资乐视体育的动机并不十分明朗,相对于对自身业务的整合集中,马云近期的投资频度较高但又比较分散。笔者将试从几个角度对马云投资乐视体育的商业逻辑进行分析。

  基于兴趣投资或“任性”投资

  相当多的事实表明,马云一向是个敢花钱但绝不乱花钱的人,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这一推测并不成立,如果马云想要花钱的话,应该有很多同样正当的途径可供选择。

  基于纯财务投资

  也就是为了赚钱而投资。钱赚多少算多呢?当然是越多越好,赚钱这件事情就跟数星星一样,在有生之年,应当是没有尽头的。关键是阿里的资产摆在那里,表明了马云并不缺钱,所以纯财务投资这件事,有可能,但可能性极小,几乎可以忽略。

  基于纯战略投资

  其实,按照之前媒体对马云投资足球的相关报道来看,马云对足球的投资谈不上战略,而是稍显随意,因为这种投资对于有着庞大商业帝国的马云来说,形不成哪怕一个链条,也构不成什么系统。

  相对而言,马云投资乐视体育的目的虽然也不明朗,但可以看做是一次战略布局。

  与乐视的其他业务相同,从乐视体育频道发展起来的乐视体育公司是 “乐视生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其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由赛事运营(门票及衍生产品等)、内容平台(媒体版权和内容播放等)、智能化(相关智能硬件的设计和生产等)和服务(周边产品,如彩票等)四大板块构成。相对于单一某项运动,这种“生态系统”的活性更强,在内容方面,乐视体育也具有天然的优势。

  2014年10月,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国务院发布第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目标。《意见》还指出,要“培育多元主体”、“大力吸引社会投资”、“丰富市场供给”。

  很显然,乐视已经迎上了这股政策的“暖风”,此前在体育产业没有布局的马云想要提前卡位即将到来的“大体育”产业,携手乐视是一个好的选择。同时,在体育产业有着丰富经验的王健林的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坐实了马云的信心,让马云的投资动作不仅仅是试水,而是要好好“玩上一把”。

  基于业务联动投资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也是笔者想要主要论述的内容。在这一部分,笔者认为,马云在很多领域需要寻求合作伙伴,对他而言,人数众多的大团伙不一定比得上一个“全能型”的亲密战友,乐视在多个领域的表现已经让阿里看到了预想的战友的的形象,并且高速发展中的乐视亟需资金,而阿里最不缺的大概就是钱了。至于为什么投资乐视体育,笔者认为这只是在偶然时间出现的一个适合的合作切口,马云或许会以此为依托,展开阿里与乐视的深度合作。

  影业:阿里+乐视=冲击民营影业排位第一?

  2014年3月,阿里巴巴收购文化中国60%股权并更名阿里影业,这家市值超过800亿港元的公司,还刚刚起步,目前只对外宣布了唯一一部主控电影——《摆渡人》。但依旧有很多人跟着马云赚了个“盆满钵满”,比如,赵薇。今年4月份,阿里影业宣布,阿里集团将把娱乐宝和淘宝电影票这两块业务装入在香港独立上市的阿里影业公司,阿里影业在电影行业已经称得上是“投资+制作+发行”一条龙。

  乐视影业成立于2011年,定位为“电影互联网公司”。公司拥有颇为强大的地面发行系统,截至2014年底,已覆盖136座城市,1200家电影院,当年覆盖占92%以上市场份额的影院。签约张艺谋、徐克、陆川等知名导演,成立及收购影视制作团队,探索国际电影合作,推出《小时代》《归来》《何以笙箫默》等院线力作。在2014年的民营影视公司发行国产影片票房排名仅次于光线传媒和博纳影业。

  国内民营影业公司多年来混战不断,似乎没有谁能保证自己能稳居行业之首,可若是阿里和乐视深度合作(不排除类似滴滴快滴的合并),前者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后者已经占据了有利地位,或许可以坐实第一把交椅。别忘了,王健林也投资了乐视体育,如果两大影业公司与万达的院线渠道联动,几乎可以覆盖电影行业的所有领域,也是一种意义上的“生态”。

  视频:乐视网(视频部分)+优酷土豆=高能视频领跑企业?

  就在笔者落笔的当口,一条消息传来——爱奇艺CEO龚宇针对近期爱奇艺与优酷土豆合并的传闻表示:近日有关爱奇艺与优酷合并的消息严重失实,爱奇艺及股东就此事与优酷没有任何沟通和谈判。

  但仔细想想,爱奇艺与优酷土豆合并的消息可能并非空穴来风,毕竟他们背后都有一个相同的股东雷军(或者说小米与顺为基金)。从滴滴快滴到58赶集,大公司的合并通常都是背后股东撮合的结果。

  当年,优酷与土豆换股合并后已几近难逢敌手,但随着自身亏损的不断加剧,以及其他同质网站(爱奇艺、乐视、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的不断发力,优酷土豆并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即便是在阿里巴巴与小米相继入股之后,优酷土豆的亏损颓势也并没有终结。同一时间向度,爱奇艺有百度、小米及顺为基金的助推,持续发力且后劲十足;乐视蓄力持久,营收得法;搜狐视频则是张朝阳在复出之后不惜血本力推的产品;腾讯视频依托微信这一社交平台也华丽蜕变……优酷土豆被“十面埋伏”,日子并不好过。但同时,视频网站的战国时代并不会很快结束,无论是从内容、版权还是合作方层面,各家网站都有自身优势。而如果此时有人结成强同盟甚至合并,这种平衡就可能被打破。

  从投资人的意愿角度,雷军当然愿意看到爱奇艺与优酷的携手,在其他层面与之存在竞争(后文中会提到可能的“金融之战”等)的马云势必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作为优酷土豆背后大于雷军及其小米的股东,马云和阿里只需找到一个盟友,乐视显然是一个好的选择。

  资源整合配合乐视视频业务的成功盈利模式,这个高能的组合体应当可以领跑行业。

  牌照:乐视急需的资源!

  按照贾跃亭的逻辑,乐视有自己的“生态”,而这个乐视“生态”的入口之二,就是乐视超级电视与乐视盒子。同时这两款产品也可以说是乐视内容的出口。应当说乐视的产品可圈可点,这一点从乐视超级电视已破200万的销量就可以看得出来。可是,乐视这部分的业务依然有难以避免的限制。

  阿里就有可以打破这种限制的资源,至少说是掌握了开启这种资源的“一把钥匙”。而阿里也需要乐视的硬件入口配合(在后文中将提到),这完全可以是一种优势资源互惠。

  那么,乐视的限制是什么呢?互联网电视牌照。

  2014年7月,针对此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函整顿互联网电视盒子内容一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在参加某论坛时给予证实和重申,明确表示集成播控牌照(即互联网电视牌照)将不再发放。这意味着,央视CNTV、上海文广(百视通关联)、杭州华数(华数传媒关联)等7家互联网电视牌照商短期内(至少是短期内)将完全控制互联网电视视频内容。对于那些“无照”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徒有内容没有牌照,内容也是无法播出的。之前的整治,就波及到了乐视。乐视当时下架了几款电视盒子产品,股票在短期内被迫停牌。

  自己有内容,也有终端硬件,可如果这两个部分的通道被截断,乐视会很“头疼”。

  相较乐视,优酷土豆投资了播控平台牌照方国广东方;腾讯入股未来电视;阿里巴巴入股华数传媒;风行网是百视通子公司;爱奇艺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电视台共同成立了银河互联网电视有限公司……并且这些公司并不存在乐视那么大的压力。

  阿里投资参股的华数传媒,具有一大批牌照资源,特别是乐视亟需的互联网电视的集成播控平台牌照资源。如果双方在这一领域达成合作,乐视电视和盒子业务,有次可能摆脱政策监管带来的发展瓶颈,从而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阿里也能获得更多的硬件入口,为其业务引流。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从智能电视、电视盒子到智能手机,乐视与小米已经算是老对手了。而在国内有着庞大“粉丝”群的小米在扩充了自己的业务线,进行多元化发展之后,已经逐渐显示出比肩BAT的势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马云很有可能看到了来自小米的潜在威胁,还有乐视的潜力,以及与乐视的合作空间。

  那么,小米对阿里有哪些潜在威胁呢?

  首先是金融业务。2011年,时任财新传媒总编辑的胡舒立曾撰文称,马云把属于中外合资企业阿里巴巴集团的核心资产“支付宝”,悄然转入自己控制的私人企业名下。由此可见,金融可以说是阿里的命根,马云的底牌。

  但小米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支付公司,目前也进军金融业务,推出活期宝,直指阿里余额宝。

  此前,微信的支付功能已经对阿里的金融服务造成了一定威胁。在支付方面,微信不仅更加快捷,而且更加方便,同时拥有极大的用户数量。笔者居处附近的很多商店都可以使用微信支付,除了一些老年朋友,很多人也会选择使用这种支付方式。

  其次是小米的手机入口资源太强大。反观阿里,阿里最弱的一环就是终端入口。一旦小米在手机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并在手机上封锁阿里的移动业务,阿里将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目前看,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但是商场格局风云变幻,以后的商战会如何让,谁又会知道呢? 360和腾讯的“3Q大战”(起因是360发布 “隐私保护器”,专门搜集QQ软件是否侵犯用户隐私。随后,QQ指出360浏览器涉嫌借黄色网站推广,继而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录QQ)和微信屏蔽支付宝、微博禁推微信公众号的“阿Q之战”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或许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阿里投资魅族,做阿里云OS,争取更多硬件厂商的支持,力图将危机遏止在源头。

  最后,就是小米电商业务。小米商城虽然目前只是垂直电商,但已经进入国内前三的B2C电商品牌。在此基础上,如果将来小米扩张品类,成为全品类多元化电商平台,并依托自己的“粉丝”群,将直接对天猫形成挑战。我们可以看到,京东最开始也是走的3C路线,但随着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全品类扩张,是阿里天猫的第一大对手。马云是个合格的商人,有过的教训怎么可能不吸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于与互联网(注明原创稿件除外),如文章或图像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